我们家的水利情缘

楼主

kasin2008 [离线]

1★☆☆☆☆

发帖数:340 积分1143
1楼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这个祖国中部的小城北临南阳、南接襄阳,因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渠首工程而变得意义与众不同。几十年来,伴随着两代人的努力,恢宏的渠首大坝拔地而起,把优质的丹江水调往北方。春夏之际,渠首两岸渠两岸碧草青青 ,繁花似锦,大坝的上游,丹水悠悠,美不胜收。
8月1日,朝思暮想的录取通知书飞到了我面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8个醒目的大字提醒着我:我选择了水利,华水选择了我。那天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爷爷突然讲起了渠首的往事,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还显得有些颤抖。他的笑容和骄傲告诉我,我们这个家注定要和水利结缘了。
爷爷今年已经70岁了,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民,有着亿万农民身上共有的特质朴实和坚韧。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出长剧的话,那么邓州人民在50年前就率先拉开了序幕。1968年的冬天,十万邓州民工开赴陶岔工地。作为生产队长的爷爷,带着村里几十个青壮年劳力,拉着架子车,扛着铁锨钉耙,在陶岔渠首的工地上一干就是6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机器设备,爷爷和乡亲们硬是用双手和原始的劳动方式,建成了4.4公里长的引渠和陶岔渠首闸以及8公里长的引丹干渠。
2008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式动工,父亲作为新一代的民工,又踏上了爷爷当年走过的路。他在南水北调湍河渡槽的工地上,和千百工友一道开挖渠道,修筑渡槽。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号称南水北调第一夸渡槽。渡槽工程竣工的那一天 爸爸专门带我们一家去参观。爸爸指着他奋斗过的地方,向我介绍: 他和他的工友们建造的湍河渡槽,在内径、单跨跨度和流量上都是世界首例。我的心中也感慨万分,爷爷和爸爸都在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把汗水撒落在南水北调的工地上,作为家族的一员,我同样感到自豪。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一周以后我将踏入华水水利学院的大门,我即将要一名水利人,毕业以后我也将走向水利工地。我突然明白有一种精神在薪火相传,我想这就是南水北调人的拼搏精神,我想这是我们水利人的奋斗精神。我要将跟爷爷和爸爸一样参与南水北调建设的数十万的南水北调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2018040班王思危
2018年9月3号



2018/8/14 9:54:57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